线上佛山陶博会,线上陶博会,线上展会,佛山陶博会,博览会,陶瓷,卫浴,展会,陶博会,陶瓷展会,瓷砖招商,陶瓷招商,陶瓷加盟,陶瓷代理,陶瓷营销,招商,加盟,岩板,个性化定制

线上佛山陶博会-全新的营销模式,线上展会解决难题!是中国陶瓷以及卫浴产品市场风向标,也是世界陶瓷卫浴的中国主场。陶瓷卫浴等数千个品牌加盟、招商、代理,展示优质商品以及便捷、贴心的服务,为您提供愉悦的观展体验。

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
关注小程序 关注小程序
注册/登陆
陶博会logo
首页
关于陶博会
展会指引
电子门票
直播
头条
品牌
新品
活动
展商中心
海鸥陶瓷的辉煌——亲历领导人视察利华厂引进线侧记
发布媒体:陶博会组委会
浏览量:5712

图片

1983年,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属下的石湾耐酸陶瓷厂(下称:耐酸厂),为引进国外先进墙地砖生产线而设立了 “厂中厂”——石湾利华装饰砖厂(下称:利华厂)。1984年5月,利华厂在全国率先全线引进意大利彩釉砖生产线投产成功。至今年5月,刚好40年。


在引进线安装过程中,耐酸厂又同步进行吸收消化仿制创新工作。在引进线成功投产后的一年左右,成功地仿制出自动生产线,揭开了我国建陶工业与现代化、国际化接轨的序幕。由此,中国陶瓷行业记住了“利华厂”、“石湾”,也记住了“佛陶”的名字。
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当年石湾耐酸陶瓷厂、石湾利华装饰砖厂,嵌着两个招牌的厂门口。


由于利华厂全线引进国外先进线在全国是第一次,所以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。自1984年起,到1991年间,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领导都先后亲临利华厂引进线视察、调研,其层次和密度之高,极之罕见。在此期间,我在这个企业兼职宣传工作,有幸拿着照相机亲历这些领导的视察。当年情景,我耳闻目睹,至今仍记忆犹新。在纪念当年引进线投产成功40年的日子,我特意将这些领导来视察的照片和所见所闻,撰写成篇,以作纪念。在叙述的前后排列上,我采取按领导人来视察的时间为序的方式。


1、第一位来视察引进线的省级领导是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。


1984年5月,利华厂的全国第一条全线引进的墙地砖生产线刚刚点火试产,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就来到工厂视察。当时,卢敦穆厂长在厂门口迎接,原设想是一起乘车到车间的(大约五百米的路程),可任仲夷书记说:“我们走路去吧。”(见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广东省委书记第一书记任仲夷 (前右),佛山市委书记童孟清 (左三),佛山市委副书记叶谷(左一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前左)。


一到生产线,任书记就细心地观察,指着一件件部件详细询问,对用来控制砖坯运行的 “电眼”尤为感兴趣。卢厂长告诉任书记:“整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行,就靠这几百个小电眼控制住。”(见下图):

图片


从生产线出来,任书记对佛山市和利华厂的负责人说:“现在先进的生产线投产了,接下来的工作:一是,要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;二是,要抓住机遇,把产品的产量、质量搞上去,把市场做大;三是,引进技术只是第一步,要抓紧时间吸收消化先进技术,尽快形成自己制造的生产设备!”……

令人欣慰的是,在任仲夷书记的关怀下,经过各方面的努力,石湾耐酸厂用了一年的时间,终于吸收消化引进技术,创新地制造出全国第一条国产墙地砖生产线(173线),并于1985年10月投产成功!再后来,耐酸厂的 “海鸥牌”墙地砖成为了“部优产品”。


2、引进线刚投产半年,就迎来了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视察。


1984年11月。一个星期天的上午,我接到通知,有领导来厂里视察 (当时不可能知道是哪位领导)。我遂拎起尚有半筒胶卷的照相机,骑上单车往厂里赶。上午十点左右,一辆旅行车在警车的引导下进入厂区。车门打开,走下车的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。趁省市领导介绍人员的片刻,我占据有利位置按下了快门。(如下图):
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国务院总理赵紫阳(前左),广东省委书记林若(左三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 (左四),利华厂副厂庞成 (右一)、厂调研员谭炳泉(右二)。


当时,厂接待室的布置是围着一圈藤椅,正中的是双人座。负责汇报的副厂长庞成跟在后面,不知如何坐?这时,赵紫阳热情地对他说:“过来过来,我们一块坐。”庞成坐下来,小心翼翼地说:“总理,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,请多多包涵啊!”只见赵紫阳边坐下、边解开外衣纽扣,豁达地说:“无所谓,我能听得懂的!”顿时,紧张的气氛宽松了许多。(见下图):

图片


那时,我们几个佛山拍照的人只敢拿着相机离远拍摄,赵紫阳看见了,又和气地说:“你们拍照的,再靠近一点都可以。”于是,我们才敢放胆地走上前去拍照,其中有几张相片是仅离总理一米左右的近距离拍摄的。


在听取佛山市和工厂的汇报后,赵紫阳问:“那你们预算什么时候能还上这笔美元贷款呢?”这时,佛山市长于飞立马站起来,伸出两个手指头说:“报告总理,按照现在生产的进度和市场的需求来看,这207万美元的贷款,可以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还清。”(如下图)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佛山市长于飞(站立者),在汇报工作。


听到这个汇报后,赵紫阳愉快地在留言簿上签名留念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从接待室走出来,赵紫阳抬头望去,是一排职工宿舍,便笑着说:“这个职工宿舍不错嘛!还贴了外墙砖”(见下图):

图片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图中,上图是厂职工宿舍;下图是赵紫阳在观看职工宿舍。


在视察引进线时,赵紫阳仔细地边看边问,多次提到要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!期间,还与在场的意大利专家握手致意。可惜这时我的胶卷用完了,没能拍下这段视察生产线的镜头。


顺便说明一下,当年的相机要手动对焦,全靠手急眼快的抓拍;相机是要用胶卷的,而且,当时石湾没有彩色胶卷卖,要到佛山市区才能买得到。那时拍照,真不如现在的方便。自始之后,我凡跟拍都会备足胶卷和电池。


3、熟悉轻工行业的梁灵光省长。

1984年12月,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梁灵光在寒风中,来到引进线视察。视察中,梁灵光省长对引进线的每个流程、每个设备都看得非常认真。看完整个生产流程之后,梁省长高兴地说道:“不错!不错!”。(见下图)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广东省省长梁灵光(右三),佛山市长于飞(左一),利华厂副厂长庞成(左二)。


图片

图片


在会议室,梁省长在听取了佛山市和利华厂负责人的汇报后说:“佛山市是轻工业十分发达的城市,搞这些引进线,我是不担心的。前几年,我在轻工部工作的时候,就去过别的省份看过陶瓷生产。那是手工为主,推着窑车进隧道窑的。今天,我在这里看到自动压砖机压砖、机械手搬砖、输送带飞架,真有点现代化的味道了。所以,我很高兴。现在,我关心的是,如何实施以点带面的策略。”利华厂副厂长庞成汇报说:“请省长放心,我们正在吸收消化引进技术,正在建造仿制线,到明年下半年,仿制线就能够投产了。”对此,梁省长说道:“好啊!要抓紧学习先进技术,以点带面的策略成功了,才是最重要的!”(如下图)

图片


视察结束时,梁省长对佛山市和利华厂方面的人员说道:“等仿制线投产了,我还会再来的!”


4、关心青年成长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。

1985年2月,牛年春节前夕,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来到利华厂视察。吕正操是典型的老将军形象,虽然年纪比较大,但他行起路来腰杆挺拔,不显老态。在视察生产线时,他认真地观看了流水线的全过程,还风趣地说:“我当过铁道部长,我对机械不陌生呵”。


从生产线出来,随行人员邀请吕老休息一下、喝杯茶,他欣然应允。当时,围着一圈坐,倾谈气氛比较融合,我拿着相机坐在边,市接待处的同志告诉吕老,拍照的人是厂团委书记。他高兴地说:“年轻好啊!”我立马站起来对吕老说:“久仰老将军的大名!很想亲耳聆听老将军当年的打仗故事!”他说:“今天来不及了,你们看书也能看得到。”停顿了一下,他又说:“我刚才在生产线看到青年工人不少啊。你们做青年工作的,要带领和号召年轻人多读书,要继承革命传统,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!”我说:“感谢领导的谆谆教诲!我一定记住和传达领导的指示!”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(右二)。


视察快结束了,我们向吕老递上留言簿,他乐呵呵地说:“好啊,签个到。”于是,他拿起笔,愉快地写上三个字:吕正操。

图片


5、对清洁生产尤感兴趣的国务委员兼外长吴学谦。


1985年2月,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吴学谦,穿着一身西装来到利华厂视察。据说,吴学谦是在广东会见完外宾之后顺路来视察的。视察中,卢敦穆厂长向吴学谦一一介绍了引进线的情况。吴学谦对整洁的生产环境尤其感兴趣。卢敦穆随即汇报道:“引进线在提高效率的同时,对安全生产和环境整洁方面,比原来的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提升。”


在此,我们不妨顺着生产环境的话题看看引进线前后生产方式的对比:

引进前,瓷砖的生产方式,是半机械化、半手工操作的。以压砖为例,是用手工推粉料架进压砖口的,所以,有时会发生工伤意外。由于生产方式的使然,加上二次扬尘,工人们在车间内都得戴口罩和工作帽。从车间出来,会有一身粉尘。而引进线的生产方式是输送带加自动压砖机的运行,减少了安全隐患和二次扬尘。所以,令生产环境进步了很多。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(前中),佛山市长卢瑞华(左一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右一)。


从这张国务委员吴学谦视察的照片来看,一众人是站在原料加工设备旁边的,理应是扬尘较严重的地方。但是,照片中还是很整洁,没有粉尘弥漫的感觉。这在陶瓷生产中,已是极大的进步了!


6、连说几声“想不到”的老省长刘田夫。


1985年6月,已任中顾委委员的广东省老省长刘田夫来到利华厂引进线参观。他细心地观看了生产线,又拿起拿彩釉砖仔细端详,感慨地说:我之前来过石湾,那时靠人拉肩扛,污染也严重。现在,看到生产的进步,也看到了产品的进步,真是高兴!之后又连说几声:“想不到啊!你们好好干吧!”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中顾委委员、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 (前右二),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周棣华(左一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右二)。


7、鼓励创新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。


1985年11月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胡乔木来到利华厂视察。

视察完生产线之后,胡乔木来到小会议室,他坐在藤椅上,听取陪同的佛山市领导和厂方负责人的汇报。期间,他特意问利华厂副厂长庞成:“对引进线有什么感想?”庞成汇报道:“最大的感触,是生产方式的大转变!”听到此观点,胡乔木随和地说:“这个感想不错,你讲具体点。”庞成接着说:“引进线带来的改变有很多,归纳起来,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烧成时间的转变。我们以前靠隧道窑煅烧,一块砖的烧成时间要二十多个小时,现在引进线的烧成时间是一个多小时;二是由手工压砖机向自动压砖机的转变;三是,由以前靠手工装匣砵、装窑车,向全输送带方式,用高温辊棒入窑的转变。”胡乔木继续问:“那我们刚才看到的仿制线是按照这几个转变来做的吗?”庞成继续汇报道:“是的。不过,我们也进行了创新,我们用大循环干燥方式,取代了用储坯车干燥的环节。现在,我们除了自动压砖机、高温辊棒等几个关键设备还是要靠进口之外,其它的,已经可以自力更生解决问题了。”听到此汇报,胡乔木高兴地说:“又创新,又自力更生,好啊!”

图片


【图片说明】: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 (中),佛山市副市长陈炎(左),利华厂副厂长庞成(右)。


8、广东省委书记林若鼓励佛山陶瓷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,大胆前行!”


1985年11月,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林若再次来到利华厂视察。林若认真察看了引进线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仿制线,然后,坐下来听取汇报。在听取汇报前,林若说:“我一年前就曾来这里看过。当时,引进线刚投产不久。现在,我不仅看到引进线正常生产,也看过了你们的仿制线正常运行。这是件大好事!”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广东省委书记林若(前中),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周棣华(前左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前右)。


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周棣华在汇报时说:“我们现在将属下的企业按品种分工进行技术改造,如:建国厂做釉面砖,即是瓷片;化陶厂做也是做彩釉砖,试验着用烧重油的办法;工业厂做彩釉马赛克。同时,我们正在陶瓷机械厂研究和开发自动压砖机等先进技术。”利华厂厂长卢敦穆汇报道:“好在我们在引进线设备安装时,就边测绘、边画图,所以,能够在一年内就能仿制并投产了产量更大的生产线。接下来,我们将再建两条这样的生产线,而且,要做到产质量能有更大的提升,生产手段的再创新。”听到汇报后,林若高兴地说:“看来,当时以点带面的做法是对的。现在,市场前景好,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又已经铺开,你们要因势利导,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,大胆前行,不断扩大引进消化吸收的成果!”


9、严肃的国务委员谷牧。


1985年11月,时任国务委员的谷牧来到利华厂视察。在这次视察中,国务委员谷牧没有坐下来,一直都是表情严肃地边走边听汇报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国务委员谷牧(右三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(右一),佛山市长卢瑞华 (右二),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童孟清 (前左二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前左一)。


因为按有据可查的资料显示,利华厂不是全国第一个引进墙地砖生产设备的企业,而是第一个全线引进生产线的企业。同时,也有资料显示,有的地区引进的生产设备的生产情况不是很正常。有鉴于此,利华厂这一个如此大的投入,究竟是否成功,能否带动整个陶瓷行业的进步……等等诸多问题,都引起了中央到地方的重视。当看到引进线欢快运行,又看到产品源源不断地出窑时,谷牧终于露出了愉快的笑容。陪同视察的卢敦穆厂长汇报道:“旁边车间正在安装的是吸收消化的仿制线,预计一个月后就可以投产了。”对此,谷牧连说两声:“好,好!”,然后热情握别。


10、熟悉利华厂引进线的国务委员张劲夫。


1985年11月,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的张劲夫来到利华厂视察。视察中,陪同的广东省副省长的于飞 (原任佛山市长),向张劲夫介绍情况。张劲夫说:我对这项目也很熟悉,我桌面上就有这个项目的资料,只是要 “眼见为实”呵。他同时对自动压砖机比较感兴趣。这时,于飞在自动压砖机旁边,熟练地拿起砖坯向张劲夫介绍情况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(左二),广东省副省长于飞(左一)。


如此娴熟的细节,若不是经常来到这里生产一线的人,是没有可能做得到的。这是因为,当年利华厂这个引进项目既投产成功了,又在吸收消化引进技术中创出了成绩,被视为全国陶瓷行业的标杆企业,又被列为当时广东省改革开放的成果。因此,受到各级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。而当时的省市领导,也经常深入到这里的陶瓷生产一线来考察调研。所以,才出现省市领导对这里的生产流程、生产细节如此熟悉的情况。可见,这条引进线在当地政府心目中的 “地位”,是多么的重要。


11、关心产品出口和还贷的国务委员陈慕华。


1985年12月,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,来到利华厂视察。一到厂里,陈慕华二话没说,就直接到引进线察看,从原料加工,到压砖成型,又到窑炉边,再到产品包装,走遍整个生产流程。(如下图)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国务委员陈慕华(右四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(左一),佛山市长卢瑞华(右二),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周棣华(左四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右三)。


视察中,卢敦穆厂长汇报道:“旁边厂房的生产线是我们自己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制造的。”听到此汇报,陈慕华当即说:“过去看看”。视察了生产情况后,陈慕华一行坐了下来,边仔细端详瓷砖,边听取佛山市委书记叶谷、市长卢瑞华,以及佛山市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周棣华、利华厂厂长卢敦穆的汇报。(如下图)

图片


听取汇报后,陈慕华说:“今天看到引进线正常运行,又看到仿制线成功投产,很是高兴!下来的工作,你们要抓好产品出口,要有信誉,要按进度归还补偿贸易的外汇!”


令人欣慰的是,后来利华厂的产品出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并用了54个月的时间,还清了第一期引进线的207万美元的外汇贷款。


12、重视“靠自已”研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书记处书记习仲勋。


1987年2月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,来到利华厂视察。一到工厂,习仲勋就直接来到引进线的生产现场,边观看,边听取汇报。(如下图)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书记处书记习仲勋(前中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(右三),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童孟清(左二),佛陶集团总经理周棣华(左一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前右)。


他在了解了生产流程之后问:“这样的生产线,我们能制造出来吗?”。在场的卢敦穆厂长汇报道:“我们在引进设备安装的时候,就边安装、边测绘,很快就形成自己的图纸,用了一年的时间,我们就吸收消化先进技术,就在旁边的厂房建成了自己的生产线了。但是,关键的设备,如:自动压砖机、高温辊棒、电脑控制系统等,还是要靠引进技术。”听到这样的汇报,习仲勋高兴地说:“这就对了,开始靠引进,走下去还是要靠自己的。那关键设备技术能够学到吗?”在场的佛陶集团总经理周棣华说:“我们在陶瓷机械厂设立了课题组,专门研制自动压砖;在陶瓷研究所研发高温辊棒等新技术。”

从生产线出来,习仲勋对佛山市和工厂负责人说:“一定要抓紧时间研发关键技术啊!”然后,热情握别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令人欣慰的是,一年之后,佛陶集团石湾陶瓷机械厂就研发并生产出关键设备自动压砖机;陶瓷辊棒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步形成规模。


13、调侃压砖机如“印钞机”的彭真委员长。


在拍摄众多领导人来视察的照片中,彭真委员长与工人们在一起的镜头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!1987年12月27日,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,来到利华厂视察。是时,他认真察看、听取汇报,并不时提出问题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(前左二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(前右一),佛陶集团总经理周棣华(前右二),利华厂厂长卢敦穆(左一)。

图片


当看到自动压砖机欢快地压砖、出砖时,他高兴地问陪同的卢敦穆厂长:“是不是产品供不应求呢?”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他又风趣地说:“那这台压砖机就像个印钞机喽!”……后来,“压砖机就像印钞机”的话题,一时成为了行业的美谈!

当看到正在工作的工人时,彭真委员长主动走上前去,与工人们攀谈起来。作别时,他又主动地与工人们握手,而工人因为工作手脏不好意思伸手,他和蔼地说:“不要紧、不要紧”!(如下图):

图片


这时,有位工人大胆地说:首长好!我们可以合照张相吗?彭真委员长乐呵呵地说:当然可以!于是,工人们纷纷走到彭真委员长身边,就在车间门口,形成了这张彭真委员长与工人们在一起的合照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
14、乐呵呵叶选平省长。


1988年初,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,轻车简从,来到利华厂视察。视察中,叶选平从引进线走到吸收消化的仿制线。边走边饶有兴趣地询问引进线与仿制线的区别。当时,负责汇报的是副厂长庞荣、李国强。他们向叶省长汇报道:“这条仿制线,除了自动压砖机和辊棒要靠进口之外,其它都已经是国产化了。而且,我们对几个关键的生产环节进行了创新,使生产运行更加合理了,产量也大了很多。原来引进线是年产墙地砖30万平方米的,现在我们这条仿制线是年产60万平方米,翻倍了。”叶省长听汇报后高兴地用粤语说:“进展不错啊!而且,你们现在也在为广东省争光啊!”视察完生产情况之后,陪同人员邀请叶省长坐下喝杯茶。叶省长风趣地说:“不坐了,我对这里很熟悉,签个到就行了。”接着,叶省长用特有的正楷,写下三个字:“叶选平”。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广东省省长叶选平(前左),利华厂厂长庞荣(后右二)、副厂长李国强(后右三)。


15、笑看引进线的李鹏总理。


1988年1月5日,时任国务院代总理的李鹏来到利华厂引进线视察。只见李鹏总理边听取汇报,边细心视察生产设备和流程,还不时拿出笔记薄,记下一些关键数据。当看到彩釉砖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输送带中出窑时,李鹏总理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……我把握时机,抓拍了这个动人的瞬间!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国务院代总理李鹏(前中),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丁关根(右二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(左一),佛山市长卢瑞华(右一)。


欣慰的是,此照片现在当选为 “石湾陶瓷经典历史照片”的第一名。下图是李鹏总理签名留念:

图片


16、强调 “一定要尽快改变关键技术靠引进的局面”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。


1988年6月,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办主任的温家宝来到利华厂视察。温家宝一到工厂,就直接到生产第一线视察。(如下图):

图片

【图片说明】: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办主任温家宝 (右三),佛山市委书记叶谷 (左二),佛陶集团总经理周棣华(左一),利华厂副厂长庞成(右二)。


视察中,有一段很务实的对话,令我记忆犹新:当看到辊棒托着砖坯入窑时,温家宝问:“在引进前,这些砖坯是如何入窑煅烧的?”负责汇报的佛陶集团总经理周棣华答道:“按以前的生产方式,是用耐火匣砵装着砖坯,用窑车推入隧道窑煅烧的。现在这个引进线是用高温辊棒,将砖坯输送入窑煅烧的。”温家宝问:“那这里的关键技术是什么?”周棣华汇报道:“引进线的关键技术是自动压砖机、高温辊棒和电脑控制系统。”温家宝问:“那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有进展吗?”周棣华答:“这几年,我们对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引进线同步进行。其中,在属下的陶瓷研究所研发的陶瓷辊棒已开始批量生产;在陶瓷机械厂研发的自动压砖机,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很快就能够量产了。”(如下图):

图片


  视察快结束时,温家宝愉快地签名留念,(如下图):

图片

在握别时,他再次叮嘱道:“对关键技术装备的开发一定要抓紧,一定要尽快改变关键技术靠引进的局面!”


后 记:

众多重要领导人亲临生产第一线视察、调研并指明方向,对耐酸厂/利华厂,乃至佛陶人都是极大的鞭策和鼓励。从1983年引进生产线,到1990年的七年间,耐酸厂/利华厂先后吸收消化创新地建 成“173”、“420”、“195”等多条生产线。那时的社会生产分工还没有现时的细化,生产线的绝大部分设备、部件都是靠厂内设计加工,可见,那真是“激情燃烧的岁月”!

有道是 “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”几年中,佛陶集团内的陶瓷机械厂、陶瓷研究所,也大力开发自动压砖机和陶瓷辊棒,使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图片

- END -


评论
微信扫码登录
热门推荐
热门标签